close

天氣漸漸轉涼了,開始感受到第一絲的秋意,這道牧羊人派是一種西方稱為家鄉的料理(comfort food),吃了之後可以溫暖整個人和心的料理。第一次吃到這道菜是在蒂提家的生日派對,蒂提所使用的香料跟這份食譜的大不相同,但是印象中當時也是吃得津津有味。蒂提的版本算是印度風格的,繳肉用咖哩調味的,吃起來特別新穎。當時不知道牧羊人派為何物的雅雅,居然還傻傻的問蒂提這是不是印度菜。想必當時蒂提聽了之後應該很無言,但是當時她只有客氣地回答說不是,這是她看食譜做的。其實當時第一眼看見未烤過的牧羊人派,我還以為是甜點,因為馬鈴薯泥蓋在上面,遠看就有點像上了奶油的蛋糕好比紅蘿蔔蛋糕(carrot cake),蒂提要是知道可能會昏倒吧。這篇的食譜改自4F COOKING HOME的活動中所釋放的食譜,有依照個人的喜好做了部分的調整,希望沒有偏離太多就是了。因為是第一次做,所以食譜讀到滾瓜爛熟才敢動手做,活動延長截止時間本來有點失望(想快點知道結果),但是也很慶幸有機會試做這道菜。原版的食譜可在4F COOKING HOME的活動網頁下載。

complete-slice.jpg

傳統英式牧羊人派~Tarte du Berger:

  • 500g的牛絞肉 ground beef
  • 1根紅蘿蔔去皮切丁 carrot
  • 1顆洋蔥切丁 yellow onion
  • 1根西洋芹切丁 celery
  • 2片月桂葉 bay leaves
  • 1茶匙乾燥百里香 thyme
  • 1茶匙法國香草 Herbs de Provence (這是我自己加入的)
  • 1把青豆仁 frozen peas
  • 100g的洋菇 (這是我自己加入的) mushrooms
  • 1大匙蕃茄糊 tomato paste
  • 1杯紅酒 dry red wine
  • 2顆大馬鈴薯 (原食譜說要5顆,因為我用的比較大顆所以數量我調整過) Russet potato
  • 200mL的低脂牛奶 low fat milk
  • 1顆蛋黃 egg yolk
  • 適量的鹽巴 salt
  • 適量的胡椒 pepper
  • 適量的砂糖 (這也是我調整過的,雅雅喜歡酸酸的味道) granulated sugar
  • 點綴用的細香蔥 chives

這道菜做的時候有幾個重點:

  • 馬鈴薯選用Russet這個品種的有幾個好處,第一就是它很快就可以煮爛了,用來做馬鈴薯泥相當恰當。普通的馬鈴薯可能要煮比較久一點,比較適合要避免馬鈴薯溶解的料理。
  • 如果馬鈴薯切丁下去煮,會比較快熟,但是要注意不要煮太久,不然馬鈴薯會溶化。
  • 乾燥的香草要比新鮮的方便,但是味到會比新鮮的重,所以加的時候要少量慢慢加,嘗過味道後再追加會比較容易拿捏。
  • 紅蘿蔔丁要切小一點,不然不容易熟透,成品口感會比較不均勻。雅雅喜歡蘿蔔軟一點,所以就切小一點了。
  • 如果要加洋菇,不然洋菇煮太久會脫水,變得很小一朵。同理,洋菇切片也不要切得太薄或太小片。

材料大致上如下圖: 

step01.jpg

鍋子熱了後,下油開始炒洋蔥: 

step03.jpg

洋蔥炒香後放入芹菜: 

step04.jpg

加入乾燥的百里香: 

step05.jpg

加入月桂葉兩片: 

step06.jpg

放入紅蘿蔔繼續翻炒: 

step07.jpg

等蔬菜軟的時間就可以在一旁用水煮馬鈴薯了,為了讓馬鈴薯快速煮軟,所以去皮切成丁(這個部分跟食譜不同),煮的時候要隨時注意馬鈴薯煮到軟就好,不要煮到溶化了:

step02.jpg

肉放入後要快速用鍋鏟將肉壓碎,不然熟透後就變成肉餅了: 

step08.jpg

肉熟了就差不多像這樣,這樣就可以取出不必要的香草了: 

step09.jpg

之後的步驟我把月桂葉跟芹菜挑掉了,因為朋友有人不喜歡吃芹菜。雅雅還加了自己喜歡的洋菇: 

step10.jpg

再來加入青豆仁,青豆仁採用冷凍的: 

step11.jpg

翻炒一下,加入番茄糊: 

step12.jpg

等待番茄糊收乾,整個廚房就開始瀰漫著番茄的香氣了: 

step13.jpg

再來小心翼翼地倒入紅酒(平時煮飯都很隨便,很多東西都沒有量體積會秤重的習慣,因為這是第一次做,所以為了怕失敗,就很小心地照食譜調味了): 

step14.jpg

等紅酒收乾後就可以調為了,這時可以加入鹽跟胡椒粉,因為雅雅喜歡有點甜甜的味道,所以又加了少許的砂糖,這樣餡料的部分就可以算大功告成了: 

step16.jpg

取出煮軟的馬鈴薯,將鍋子剩餘的水倒掉,馬鈴薯應該可以維持原形但是內部用筷子去戳的時候已經可以輕易戳破了: 

step15.jpg

用potato masher去壓成泥,沒有這種道具的話可以用普通的大湯匙來壓,只是可能會比較費力。potato masher上面有穿洞,壓碎的馬鈴薯泥可以穿過去,可以減低所需的壓力。沒有的話也建議使用有穿孔的大杓子吧: 

step17.jpg

加入牛奶調解黏度: 

step18.jpg 

最後加入鹽跟胡椒粉調味:

step19.jpg

將餡料放在考盤中舖平,上面蓋上馬鈴薯泥。照片中的考盤是最近新買的好物,Le Creuset新出的櫻桃紅Heritage系列的8吋跟9.5吋的Au gratin烤盤,因為份量實在是太多了,一個裝不下,故分成兩盤來完成: 

step20.jpg

將馬鈴薯泥抹平的這個步驟,突然想到可以用平時烘焙的道具(spatula),果真一下子就抹平了: 

step21.jpg

本來直覺上是覺得不塗蛋黃液紋路會比較漂亮,但是因為有兩盤的緣故,索性來做個實驗吧!大盤的就塗上蛋黃液再用叉子畫紋路,小盤的就簡單用叉子畫過紋路就好,紋路是許多個半圓形的集合,配上這種形狀的考盤,看起來還真有點像一條魚蓋滿了鱗片呢!: 

step23.jpg

用375F/190C烤了30分鐘後,再用上火(broil)烤3分鐘(這個步驟是讓表皮容易呈現金黃色),驗收實驗的成品: 

complete02.jpg

感想是塗上蛋黃液的顏色比較漂亮,可是確實紋路就不明顯了。相較之下,沒有塗蛋黃液的烤過後紋路更明顯了,真的蠻漂亮的,配上點綴用的細香蔥,真的看起來很漂亮。味道來說,塗上蛋黃液的味道比較濃郁,比較接近用麵粉做的派皮那種味道,所以下次做的話,應該是會塗上蛋黃液的。(笑) 下面這張是活動所要求的,成品與食譜的合照,因為臨時沒有彩色列印機,所以這次是黑白的(淚)。 

complete-contest.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ri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